【边疆时空】熊坤新 | 从国际视野看民族问题对“一带一路”的挑战
【新朋友】点击上方“边疆时空”关注我们
【老朋友】点击右上角“...”,分享精彩文章给朋友们
熊坤新
汉族,1953年生,四川三台人,现为中央名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教授、博士研究生导师。
“一带一路”战略是我国在21 世纪作出的涉及亚非拉65 国(含中国)、44亿人口,贯穿欧亚大陆,东连亚太经济圈,涵盖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外交、军事、安全、民族、宗教等诸多领域的重大战略决策。这一决策的实施,既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意义,又有宏阔重大的现实意义。
为何要从国际视野来审视民族问题对“一带一路”的挑战
36 25558 36 9232 0 0 2225 0 0:00:11 0:00:04 0:00:07 2225>2013 年9 至10 月,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,先后提出了建设“丝绸之路经济带”和“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”的重大倡议。自此,“一带一路”便逐渐上升为一项带有改变世界经济格局、转变世界现有经济增长模式、重构世界现有地理版图的国家战略。“一带一路”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发展新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,是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球战略。这本身就预示着中国将从全球化追随者向全球化倡导者、从国际规则遵循者向国际规则制定者的转变。这个转变的视野之阔、勇气之大、力度之深,是前所未有的。因此,推进“一带一路”战略,必须着眼于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,必须全面审视民族问题将会带来的重大利弊因素,必须最大限度地抢抓机遇、规避风险,以平等相待、开放包容、互利共赢、和睦相处、和谐发展为基本理念。
“丝绸之路经济带”起点在中国,中转于中亚和中南半岛有关国家,延伸至中东和俄罗斯,落脚于欧洲。“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”经由海上通道,联结中国、东南亚、南亚、中东、印度洋、南太平洋乃至欧洲。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体系,它横贯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,重点涉及三条陆上线路、两条海上线路、六条经济走廊,经过中蒙俄、中亚、南亚、西亚、东南亚、欧洲、非洲七个区域或次区域,以及西太平洋、南太平洋、北印度洋、地中海和东大西洋五大水域。实际上,它也是中国提出的一个陆海并进、依托亚洲、辐射周边、影响全球的泛亚地区战略。“一带一路”虽以“带”、“路”冠名,以沿线中心城市和重点港口为节点支撑,但究其实质,却是一个以“古丝绸之路”为文化符号、以“丝绸之路精神”为价值诉求,以高度灵活、富有弹性的双边及多边合作机制为平台的开放式国际区域合作网络。因此,它不仅是一个点线状或条带状的固定空间范畴,还是中华民族和沿线各国各民族共有的一种精神符号及其象征,是一个以点带面、从线到片,不断发散延伸、逐步深化拓展的区域合作进程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必须以国际视野、全球视角的“宏大叙事”的视阈与方式来审视民族问题将给“一带一路”带来的巨大挑战。
(点击阅读原文继续阅读)
【注】(本文经作者授权,文章刊登于《中国民族报》2016年2月19日第008版)